本网讯 为拉近康复治疗学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创新教师能力提升路径,2025年7月15日至30日,护理与健康学院首次组织张文浩等10名教师赴陕西省康复医院开展临床进修培训,以“沉浸式”学习推动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双向提升。

多科室深耕细作,解锁临床教学新维度。本次培训聚焦“康复临床实践转化、行业前沿技术应用”两大核心,依据教师专业方向实施“分科定岗”培养,确保学习精准对接教学需求。
在影像科,教师们系统掌握了3.0T磁共振、动态DR等最新影像设备在康复评估中的操作流程,通过分析脑卒中、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像学数据,学会将影像特征与功能障碍评估相结合,为后续课堂上“康复计划制定”章节提供真实病例支撑。
在运动疗法科,教师们全程参与康复治疗师的日常诊疗,从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手法调整,到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参数设置,深入理解不同病症患者的个性化运动方案设计,解决了以往教学中“仅讲方法、缺乏实操细节”的难题。
在作业疗法科,以“患者回归生活”为核心,教师们学习了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的临床应用,观摩了厨房模拟训练、职业技能重建等特色疗法,明确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治疗实用性”。
在言语语言治疗科,重点研习了吞咽障碍球囊扩张术、构音障碍运动训练等前沿技术,通过录制治疗过程、参与病例讨论,掌握了将复杂治疗逻辑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的方法。
培训期间,陕西省康复医院带教团队以“案例拆解+实操指导”的模式,将20余例疑难病例的治疗经验倾囊相授,帮助教师们打通“理论知识—临床应用—教学转化”的全链条,为后续课程改革提供了鲜活素材。

培训现场(部分)
首次实践显成效,锚定人才培养新方向。作为我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首次走出校园、深入临床一线的进修尝试,此次培训收获远超预期,教师们形成了深刻且务实的学习体会。一是教学理念更新。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维,认识到教学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未来将在《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技术》等课程中加入更多真实病例分析与模拟实操环节。二是专业能力升级。不仅掌握了5项行业新技术的应用要点,更学会了从“教师视角”转化临床经验,例如将运动疗法科的“渐进式训练方案”改编为课堂实训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三是人才培养定位清晰。明确了“应用型康复人才”的培养核心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后续将推动校企共建实训模块,让教学内容与医院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此次临床进修培训,既是我校探索“医教协同”教师培养模式的首次突破,也为康复治疗学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实践培训,打造“临床懂教学、教学通临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社会输送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高素质康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