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2019-05-31 10:01撰稿人:核稿:

【课程编码】 YXZB0051 【课程名称】 系统解剖学

【英文名称】 Systematic Anatomy

【总 学 时】 105                      【学 分】 6

【理论学时】 60                       【实验、实践学时】 45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 护理本科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也是医学临床课的基础。医学教育中安排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及基本规律,为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及临床实践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按照系统解剖的方法来阐述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相互的毗邻关系,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对人体标本、模型的观察、学习,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胜利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的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要求本课程讲习结合进行,因此要求学生与老师密切配合、多看、多思考、多归纳、多联系、多接触标本,这是学好系统解剖学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三基训练,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本大纲根据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练、了解三级对要求掌握的内容,重点讲解,对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可作概括讲解,使学生有一般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 论

目的要求

掌握: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熟悉:解剖学分类

了解:解剖学的概念和解剖学简史

教学内容

(一)解剖学概念及在医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二)解剖学分类

(三)解剖学简史

(四)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方位术语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学

目的要求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结构特征,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化,上、下肢骨的组成和位置,骨盆的组成、分部及男女骨盆差别

熟悉:颅骨的组成及各骨的位置,蝶骨、颞骨、筛骨和下颌骨的形态特征,颅骨各面的重要结构

了解:骨的构造、功能和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分类及其分布

教学内容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的分类和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二)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各部椎骨的结构特征,胸骨的形态分布肋的形态结构

(三)颅骨的组成,颞骨、蝶骨、筛骨、下颌骨的形态特征,颅各面的整体观,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化

(四)四肢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形态

第二章 骨连结

目的要求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椎间盘的形态和临床意义,椎骨的韧带和临床意义,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骨盆的组成、分部、男女性骨盆的区别和主要韧带

熟悉: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肋与胸骨的连结,胸廓的组成和作用,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作用

了解:骨连接的概念和分类,脊柱的组成、弯曲和运动,肋与胸椎的连结,颅骨的连结,胸锁关节、肩锁关节、手骨的连结、骶髂关节和足骨连结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骨连结的概念和分类,直接连结的分类,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

(二)椎骨的连结,椎骨与肋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弯曲和运动

(三)肋与胸骨的连结,肋弓的形成,胸廓的组成、形态和年龄变化

(四)上肢骨的连结

(五)骨盆的组成、形态、分部、性差别,下肢骨的连结

(六)颅骨的连结

第三章 肌学

目的要求

掌握:面肌的名称和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概念;膈的结构特点;腹前外侧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和结构;三角肌、臀肌、鱼际、小鱼际、大腿肌、小腿肌的位置和功能

熟悉: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颈深肌群的名称、位置,躯干肌的分部及各部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管的形成和结构,上下肢肌的分部

了解:肌的分类、构造、起止和作用,肌的名称和配布,浅深筋膜的位置和作用,滑膜囊和腱鞘的位置结构和作用,舌骨上下肌群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内容

(一)肌的形态、分类、结构、起止和作用,肌的命名和配布;浅、深筋膜的分布和作用,滑膜囊和腱鞘的结构和作用

(二)头颈部肌的分布、名称和作用,背肌、胸肌和腹肌的名称和作用;膈的位置、起止点、结构特点和作用

(三)腹部特殊结构(腹直肌鞘、白线、腹股沟管)的形态结构和临床意义

(四)上肢肌的分部及各部肌的名称、起止点和作用,下肢肌的分部及各部肌的名称、起止点和作用

内脏学

第四章 总论

目的要求

了解:内脏的概念,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教学内容

内脏的概念,内脏的一般形态及构造,胸腹部的标志线及腹部的分区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腮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咽的位置分部及交通,腭扁桃体的位置,掌握食管的三个狭窄,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小肠、大肠的分部;直肠的位置、形态、构造;肝的形态、位置、输胆管道的组成

熟悉:牙的形态、构造、数目;熟悉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分部;熟悉结肠的分部;熟悉阑尾根的体表、投影

了解:舌的形态、舌粘膜的形态特点;颏舌肌的起止;肝的体表投影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了解胰的位置、分部

教学内容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二)口腔的分部、结构,口腔内主要器官的结构,口腔腺的位置、开口和功能;咽的位置、分部及其主要结构;腭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食管的形态、分部及各部的毗邻和生理狭窄;胃的形态、位置、毗邻和胃壁的结构特点;小肠的分部、结构特点;大肠的分部,阑尾的形态、位置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和肛管的位置和结构

(三)肝的形态、位置和毗邻,胆囊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汁的产生和排除途径,胰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概念,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分叶

熟悉:喉的位置、喉软骨及喉腔的形态、分部;熟悉胸膜的分部

了解: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主要形态特征,鼻粘膜的分部、肺、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纵隔概念、分部

教学内容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二)鼻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喉的位置、组成,喉软骨的组成和结构,喉腔的结构和分部,喉的连接和喉肌,气管和主支气管的位置、毗邻及其区别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肺段的概念

(三)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胸膜隐窝及意义,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

第七章 泌尿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肾的形态和位置、肾的剖面结构,膀胱的形态、位置和毗邻,膀胱三角的概念

熟悉:肾的被膜,输尿管的起止、走行、分部和生理狭窄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女性尿道的位置和特点

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的形态和位置、肾的剖面结构,肾的被膜

(二)输尿管的起止、走行、分部和生理狭窄

(三)膀胱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膀胱壁的结构

(四)女性尿道的位置和特点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和形态及功能;附睾的位置和功能;输精管起始、走行、分部及临床意义,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熟悉:前列腺的位置、形态、毗邻及年龄变化和功能;精囊和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精液的组成和排出途径,阴囊和阴茎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二)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附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输精管起始、走行、分部及临床意义,射精管的组成和开口部位

(三)精囊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前列腺的位置、形态、分叶和年龄变化,前列腺的功能和临床意义,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功能;精索的概念和内容;精液的组成

(四)睾丸的位置、结构,睾丸和精索的被膜;阴茎的组成、分部和结构;男性尿道的位置、分部、狭窄和弯曲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的形态、位置、年龄变化和功能,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和意义;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熟悉:阴道的位置、形态、毗邻

了解: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和各结构的位置,女性乳房结构

教学内容

(一)女性内生殖器的组成;卵巢的位置形态韧带和卵巢的年龄变化

(二)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和临床意义

(三)子宫的形态和分部,子宫腔的结构;子宫的位置和固定装置

(四)阴道的位置、形态、毗邻,阴道穹和临床意义;处女膜的位置和意义

(五)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和各结构的位置

(六)女性乳房的位置、结构

第十章 腹膜

目的要求

掌握:腹膜形成的结构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熟悉:腹膜和腹盆腔脏器之间的关系

了解:腹膜和腹盆腔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腹膜和腹盆腔的概念,腹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腹膜和腹盆腔脏器之间的关系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1、网膜  2、系膜  3、韧带  4、陷凹

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 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熟悉:血液循环的概念和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途径

了解: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教学内容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二)血液循环的概念和循环途径

(三)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四)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第二节 心

目的要求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结构、心各腔的重要结构

熟悉: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作用,心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心包的概念,心和心各瓣膜的体表投影

了解:心壁的结构,心静脉的分布和回流

教学内容

(一)心的位置、心外形的结构、心各腔的结构,心各瓣膜的名称和作用,心壁的结构,房间隔和室间隔的结构

(二)心动脉的名称、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心静脉的名称、走行和汇入部位

(三)心的传导系统

(四)心包和心包腔的概念

(五)心的体表投影,心各瓣膜的体表投影

第三节 动脉

目的要求

掌握:主动脉的起始、走行、分布和分支;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和作用

熟悉:锁骨下动脉和上肢动脉主干的走行和主要分支和分布;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的名称、分支和分布;盆部和下肢动脉的分支和分步

了解:动脉的概念和分布规律;肺循环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布胸主动脉的分支和分布;腹主动脉成对脏支和壁支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内容

(一)动脉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二)肺动脉的起始、分布,动脉韧带的形成和意义

(三)主动脉的起始、走行、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颈总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类;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和作用;颈外动脉的走行和主要分支分布,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和分支分布

(四)胸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六)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七)盆部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分支和分布

第四节 静脉

目的要求

掌握:上、下肢浅静脉的名称、起始、走行和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肝门静脉的组成、走行、汇入部位和主要属支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和临床意义

熟悉: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组成和汇入部位,颈内、颈外静脉的起始和汇入部位,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和临床意义;髂内静脉的主要属支和盆腔脏器静脉的特点

了解:静脉的特点,肺静脉的走行和汇入部位了解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起始、走行、收纳范围和汇入部位,下腔静脉的组成、走行和汇入部位

教学内容

(一)体循环静脉的结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肺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汇入部位

(三)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的组成和汇入部位,颈内静脉的起始、走行、收纳范围和主要属支,面静脉的起始、走行、注入部位、危险三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颈外静脉走行和注入部位;上肢浅静脉的名称、起始、走行、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的收纳范围和汇入部位

(四)下腔静脉的组成、走行和汇入部位盆部静脉的特点和汇入部位;下肢浅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腹部成对脏器静脉的起始和汇入部位

(五)门静脉的组成、走行、汇入部位,门静脉的主要属支,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主要吻合途径和临床意义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走行、注入部位和收纳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部位和收纳范围;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深淋巴结、腋淋巴结、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收纳范围和临床意义;脾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熟悉:淋巴管的组成和各自的特点、淋巴结的形态和分布规律及意义,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胸、腹腔脏器淋巴结的名称和收纳范围,各淋巴干的组成,胸腺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淋巴导管的组成,胸导管道的起始、走行、注入部位和收纳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部位和收纳范围

(二)淋巴结的形态、分布和功能人体各部的主要淋巴结群及收纳范围和意义

(三)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四)脾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五)胸腺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第十三章 感觉器官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感受器的功能

熟悉:感受器的分类

了解:感受器的位置

教学内容

感受器的概念、感觉器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和位置

第十四章 视器

目的要求

掌握:眼球壁各层的结构,房水的产生和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晶状体的位置、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

熟悉:玻璃体的位置和作用,眼睑的结构泪器的组成和泪液的产生与排除途径,眼外肌的名称、位置和各自作用

了解:视器的组成,眶脂体和眼球筋膜的概念和作用,眼的动脉来源和分支分布,眼睛静脉的回流

教学内容

(一)视器的组成,眼球的位置、形态,眼球壁的结构

(二)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和各功能

(三)眼副器的组成及各部的结构

(四)眼的动脉来源和分支分布,眼睛静脉的回流

(五)眶脂体和眼球筋膜的概念和作用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目的要求

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各部包括哪几部分,鼓膜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熟悉:中耳的组成,鼓室壁的结构,听小骨的位置、连接和作用

了解:外耳的组成,咽鼓管的位置和作用,乳突小房的位置和意义,内耳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结构,声波的传导途径

教学内容

(一)前庭蜗器的组成,外耳的组成及各部的结构特点

(二)中耳的组成,鼓室壁的结构,听小骨的名称和连接,咽鼓管的位置和作用,乳突小房的位置及与鼓室的关系

(三) 内耳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结构特点,声波的传导途径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 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分类,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教学内容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在人体内的作用

(二)神经系统的区分

(三)神经元的结构、分类,突触的结构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灰质和皮质2、神经纤维、神经和纤维束3、白质和髓质4、网状结构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目的要求

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结构,脊髓灰质的位置、形态和分部及其神经细胞,白质的位置、分部、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熟悉:脊髓节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了解:脊髓反射和损伤后的表现

教学内容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二)脊髓节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1、灰质的位置、形态、分部和结构2、白质的位置、分部、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四)脊髓反射和损伤后的表现

第二节 脑

脑的组成

一、脑干

目的要求

掌握:第312对脑神经连脑部位,上下丘的功能,内侧系、三叉系、外侧系、脊髓丘系、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的形成和功能

熟悉:脑干的位置、组成,脑干内神经核的分类及各类包括的神经核

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和功能,脑干各部代表性切面;代表性脑干损伤及其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一)脑干的位置和组成,脑干腹侧面的结构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1、灰质的结构;2、白质的结构;3、脑干网状结构

(三)脑干各部代表性切面

(四)代表性脑干损伤及其临床表现

二、小脑

目的要求

掌握:小脑的位置,小脑的结构和功能,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熟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了解:小脑损伤后的典型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一)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二)小脑的分叶和机能分区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四)小脑损伤后的典型临床表现

三、间脑

目的要求

掌握:间脑的组成,背侧丘脑的位置、结构和特异性中继核团;后丘脑的位置和功能;下丘脑的位置、组成、主要核团、纤维联系和功能

熟悉:上丘脑的位置和组成,底丘脑的位置

了解:背侧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教学内容

(一)间脑的位置和组成

(二)背侧丘脑的位置、结构和特异性中继核团及其作用

(三)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和作用

(四)上丘脑的位置和主要结构

(五)底丘脑的位置

(六)下丘脑的组成、内部结构、纤维联系和功能

(七)第三脑室的位置和侧脑室、第四脑室的关系

四、端脑

目的要求

掌握:端脑的位置和分叶,大脑半球主要沟回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

熟悉:基底核的组成、位置和功能侧脑室的位置

了解:大脑半球内部的纤维联系,边缘叶和边缘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端脑的位置、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

(二)端脑半球的内部结构:1、侧脑室的位置;2、基底核的概念、组成,纹状体的概念和功能;3、大脑半球的纤维联系,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通过的纤维束

(三)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四)边缘叶和边缘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第十八章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的组成

第一节 脊神经

目的要求

掌握:臂丛主要分支的分布和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腰丛主要的分支和分布,骶丛主要的分支分布和临床意义

熟悉:颈丛的组成和位置,颈丛的主要分支和分布,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了解:脊神经与脊髓的关系、脊神经的纤维成分,胸神经前支的分布

教学内容

(一)脊神经的组成,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二)颈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和分布

(三)臂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四)胸神经前支的分布和分部规律

(五)腰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和分布

(六)骶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分布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 脑 神 经

目的要求

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分、起始、走行和分布,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的分布和作用,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布

熟悉:12对脑神经的名称、序号、性质和纤维成分

了解: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的性质和分布

教学内容

(一)脑神经的组成、名称、序号、性质和纤维成分

(二)嗅神经、视神经的分布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的纤维成分、走行和分布

(四)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起止和分布

(五)展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布

(六)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纤维成分、起始走行和分布

第三节 内 脏 神 经

目的要求

掌握: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神经节的分类和位置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副交感神经节的分类和位置副交感神经的分布

熟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后纤维的去向,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了解:内脏神经的组成,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内脏神经丛的组成和分布,内脏感觉神经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内容

(一)内脏神经的组成,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交感神经节的分类和位置,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后纤维的去向,交感神经的分布概况

(三)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概况

(四)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六)内脏感觉神经的分布和特点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目的要求

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精细触觉、浅感觉的传导通路;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的传导路径和临床表现;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的对光反射的路径

熟悉:头部浅感觉传导的路径、听觉传导的路径

了解:脑和脊髓传导路的概念;锥体外系传导路的路径和功能

教学内容

(一)传导路的概念,躯干四肢深、浅感觉的传导路的路径,视觉传导路的路径,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路径,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径,听觉传导路的路径

(二)皮质核束传导路径和特点,皮质脊髓束和前束传导路径

(三)锥体外系传导路径和功能

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和脊髓液循环

目的要求

掌握:脑和脊髓的组成及各部的结构,硬膜外隙的位置和意义,硬脑膜的特点和形成的结构,脑动脉的来源和主要的分支分布

熟悉:蛛网膜的位置、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池的概念,蛛网膜粒的位置和作用,脉络丛的结构、位置和作用

了解: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脑和脊髓的静脉、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和作用

教学内容

(一)脑和脊髓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

(二)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池、蛛网膜粒的位置和作用,硬脑膜窦的位置和注流关系,脉络组织和脉络丛的结构和作用

(三)脑和脊髓动脉的来源、分支分布,脑和脊髓的静脉

(四)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和作用

(六)脑屏障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各内分泌腺的位置

熟悉:各内分泌腺的结构

了解:各内分泌腺的主要作用

教学内容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激素对人体的作用

(二)甲状腺的位置、形态结构和主要作用

(三)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和主要作用

(四)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主要作用

(五)垂体的位置、形态、分部和主要作用

(六)松果体的位置和主要作用


【教学时间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绪论

1

多媒体

2

运动系统

15

多媒体

3

消化系统

4

多媒体

4

呼吸系统、胸膜

4

多媒体

5

泌尿系统

2

多媒体

6

生殖系统、腹膜

4

多媒体

7

脉管系统

8

多媒体

8

感觉器

4

多媒体

9

神经系统

16

多媒体

10

内分泌系统

1

多媒体

11

总复习

1

讲授

12

躯干骨、四肢骨

3

实验

13

颅骨、骨连接

3

实验

14

肌肉

3

实验

15

消化系统

3

实验

16

呼吸系统

3

实验

17

泌尿系统

3

实验

18

生殖系统

3

实验

19

心脏

3

实验

20

动脉、静脉、淋巴系统

3

实验

21

感觉器

3

实验

22

脊髓、脑干

3

实验

23

间脑、小脑、端脑

3

实验

24

脑神经

3

实验

25

脊神经、内脏神经

3

实验

26

神经传导通路、内分泌系统

3

实验

合计

105



【实验(实践)教学内容要点】

序号

实验(实践)名称

课时

实验(实践)内容要点

实验(实践)要求

场地

1

躯干骨、四肢骨

3

躯干、四肢骨组成、骨性标志点,在人体的功能

掌握躯干、四肢骨的名称、数目

解剖学实验室

2

颅骨、骨连接

3

颅骨的组成,骨连接的概念、四大关节的结构组成及运功

掌握颅骨的名称及数目,四大关节的结构特点

解剖学实验室

3

肌肉

3

肌肉的组成,躯干肌、四肢肌、头肌分布及结构

掌握躯干、四肢的主干肌肉的位置及名称

解剖学实验室

4

消化系统

3

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消化腺的组成及结构

掌握消化道的结构和肝的结构特点

解剖学实验室

5

呼吸系统

3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结构,肺的结构特点

掌握呼吸道的名称,肺的结构

解剖学实验室

6

泌尿系统

3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结构,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构特点

掌握的肾的结构,会绘制神结构草图

解剖学实验室

7

生殖系统

3

生殖系统的组成,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

掌握睾丸、卵巢的结构

解剖学实验室

8

心脏、淋巴系统

3

心脏的位置、心腔的结构,淋巴系统的组成与分布。

掌握心脏的结构,人体的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的名称及分布

解剖学实验室

9

动脉、静脉

3

动、静脉的分布及在人体的配备

掌握药物行径

解剖学实验室

10

感觉器

3

感觉器的概念及组成,眼的结构,耳的结构

掌握眼球结构和耳的结构

解剖学实验室

11

中枢神经

3

脑的组成及内部结构,脊髓的结构

掌握脑各部分结构和脊髓的内部结构

解剖学实验室

12

脊神经

3

脊神经的31个节段,脊神经在头部、躯干、四肢的分布

掌握脊神经的节段及具体分布特点

解剖学实验室

13

脑神经

3

脑神经的名称、分布、功能

脑神经的名称与分布

解剖学实验室

14

传导通路

3

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上行传导通路、下行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的应用

解剖学实验室

15

脑脊液循环

3

脑脊液的产生及功能,脑膜的组成及分布

脑脊液循环

解剖学实验室

合计

45



【成绩评定办法】

1、成绩评定总则

系统解剖学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核成绩、考勤成绩和平时成绩三部分。其中理论考核占60%,考勤成绩占10%,平时成绩占30%。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

3、理论考核评定

期末卷面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为主要考核学生的办法。

【推荐教材】

《系统解剖学》曾志成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69

【参考书目】

《系统解剖学》第二版 徐达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

《人体解剖学》第四版 吴先国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第二版 刘恒兴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9

【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1.系统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入门课,医学中约14的专业名词来源于系统解剖学,因此本课程为医学的奠基石,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学习。

2.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多动手、勤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并有形态与机能,整体与局部的观点。3.建议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衔接。


( 编制:牛育鸿/ 审核:何敏 )